你經常加班到深夜,但剛發薪水就被帳單追著跑?對多數上班族而言,花錢早已不是享受而是壓力。但其實花錢是有機會帶來快樂的,心理學研究指出「只要掌握特定的花錢原則,快樂其實是可以用錢買到」本文章將整理著名的心理學書籍《Happy Money》並結合職場情境,精選最適合上班族的 8 種幸福花錢法。
一、購買時間:把不想做的事交給別人
回家還得掃地、洗衣、煮飯?與其累到沒時間呼吸,不如花錢請清潔、訂外送、搭計程車,換來一小時的喘息空間,此外跨國實驗發現,將錢花在節省時間的服務上能顯著提升幸福感,甚至比買東西來得更有效。
二、購買體驗,而非物品
心理學家指出「體驗比物品更能促進人與人的連結,也更容易被記得」體驗的快樂不像物品會折舊,它反而會隨著時間發酵,像是:潛水課、手作烘焙、看演唱會,都將成為你人生故事中值得回味的片段。
三、推遲享受:期待的快樂最甜
我們總以為馬上擁有會感到開心,但其實等待才是快樂的一部分,舉例來說:提早 3 個月訂好旅行,不只行程更划算,更重要的是你每天都在期待那趟出走,這種倒數計時的快樂會讓你每天都更有動力往前。
四、為他人花錢: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幸福
請同事喝杯咖啡、幫家人買個蛋糕,或是定期小額捐款給你關心的公益團體,這些舉動看似微小,卻會在心理創造「我其實過得不錯,還能照顧別人」的滿足感,根據研究,為別人花錢所帶來的快樂,往往大於為自己消費,因為這牽涉到歸屬感與價值感
五、減少比較:不買別人有的,而是買讓自己舒服的
打開 IG,看到別人穿名牌、住高級飯店,會不會有一點自我懷疑?但你真的需要那些東西,還是只是不想輸?盲目比較會消耗快樂感,而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才能讓你活得輕盈,買東西前,不妨先問問自己「這是真的想要,還是想追逐潮流?」
六、投資自己:花錢成為進化版的你
像是進修課程、參加講座、報名健身課程等,這些短期看不到報酬的花費,其實是在打造升級版的你,《Happy Money》裡更指出「投資在自己的成長上,不只是花費更是對未來的承諾,也會讓你從內心感到踏實與驕傲」。
七、小額的小確幸:日常的快樂不要省
不是每一筆錢都要買人生意義,小確幸也很重要,那可能是一杯手搖、深夜想吃的鹹酥雞或一張電影票。這些日常的小消費,會讓你在壓力過大的時候,保留一點喘息的出口。
八、建立「快樂帳本」:記錄那些值得的花費
回顧過去,你是否還記得哪些消費最讓你開心?哪些最後悔?建立「快樂帳本」,記錄那些真的值得的支出,幫助你更有意識地做財務選擇,舉體作法如:每月回顧最開心的三筆花費,以及一筆後悔的購買,觀察自己的消費模式。
學會花錢,其實是學會過生活
對多數上班族來說,錢從來都不夠用,但那正是我們該學會「怎麼花錢」的原因,把錢花在讓自己快樂、成長、安心的人事物上,你會發現快樂一直都在生活裡。